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俄新網評2010年俄羅斯十大經濟事件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12月31日電 2010年俄羅斯經濟發生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大旱導致農作物欠收與森林大火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通貨膨脹超過預期等一些負面新聞,而年底俄羅斯股市回到了經濟危機前的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4%。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認為俄羅斯已走出了經濟危機,這是今年最重要的事件。

1.俄羅斯擺脫經濟危機

2009年俄羅斯經濟遭遇了大幅下滑,而今年實現了增長。2010年俄羅斯失業人口減少了兩百萬,工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大幅增長,保證了所有社會政策的穩定實施。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表示,盡管存在困難和問題,但今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4%,這一增長同時也含有經濟現代化的因素。他認為,擺脫經濟危機是今年最重要的事件。

2.建立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

3月18日,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可以在莫斯科西部的斯科爾科沃建立新技術研發推廣中心。9月28日,梅德韋傑夫簽署了有關《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的聯邦法律。根據法律,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項目參與者能夠享受一系列的政策、稅收、簽證優惠。俄羅斯政府計劃未來三年向該項目投資850億盧布。

3.宣布國有公司私有化

11月27日,俄羅斯政府正式批准經濟發展部編制的《2011至2013年聯邦財產私有化計劃》。俄羅斯政府計劃在此期間出售10家大型公司國有股份。這些公司包括:俄羅斯石油公司(25%減一股)、俄羅斯水電公司(7.97%減一股)、聯邦電網公司(4.11%減一股)、現代商業船隊公司(50%減一股)、俄羅斯儲蓄銀行(7.58%減一股)、俄羅斯外貿銀行(35.5%減一股)、聯合谷物公司(100%,2012年前)、俄羅斯農業租賃公司(50%減一股,不早於2013年)、俄羅斯鐵路公司(25%減一股,不早於2013年)。俄羅斯政府希望從這十家大型國有公司的私有化中獲得1萬億盧布收入。

4.俄白哈關稅同盟啟動

7月1日起,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關稅同盟正式啟動。俄、白、哈三國的統一關稅區取消成員國之間的貨物通關手續,關稅同盟的進口關稅收入將由三國預算分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也通過談判解決了有關徵收石油和油品關稅的問題。

5.俄羅斯同歐盟達成入世協議

今年10月,俄羅斯同美國就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問題達成了協議。12月,俄羅斯同歐盟簽署了有關俄羅斯入世的備忘錄。至此,俄羅斯已經基本完成了同入世的主要談判對手美國和歐盟的談判。俄羅斯政府希望2011年能夠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6.乾旱火災導致農業嚴重減產

今年夏天俄羅斯遭遇罕見酷暑,乾旱炎熱還引發了森林大火。俄羅斯農業因乾旱導致大面積歉收。俄羅斯農業部預計今年糧食產量僅為6050萬噸,比去年的9700萬噸減少38%。俄羅斯政府決定,從8月15日起禁止糧食出口以滿足國內需要。10月份,政府下令將出口禁令延長到2011年7月1日。

7.以舊換新政策幫助俄羅斯汽車市場復甦

俄羅斯政府從今年3月開始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計劃,超過10年的舊車在換購新車時可以獲得5萬盧布的政府補貼。到12月17日,該計劃內一共發放了40萬份證明,聯邦預算為此共撥款200億盧布。根據歐洲商業協會的預測,今年俄羅斯新車銷量將達到190萬輛,同比增長30%。俄羅斯政府計劃將以舊換新計劃延長到明年,明年預算還將為此撥款135億盧布。

8.股市上漲超過20%

到2010年12月30日,俄羅斯交易系統(RTS)指數達到1770.28點,比去年年底的1441.61點上漲22.79%;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MICEX)指數達到1687.99點,比去年年底的1370.01點上漲23.21%。這一漲幅也使得俄羅斯股市回到了經濟危機前的水平:RTS指數相當于2008年7月的水平,MICEX指數相當于2008年8月的水平。

9.盧布兌人民幣掛牌交易

2010年12月15日,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MICEX)正式啟動盧布兌人民幣交易。這是人民幣首次在境外交易所掛牌交易。此前的11月2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也正式啟動人民幣兌盧布交易。在MICEX的第一個交易日共成交29筆交易,成交額為2270萬盧布。俄羅斯中央銀行副行長維克托·梅利尼科夫表示,這超過了市場最樂觀的預期。

10.通貨膨脹超過預期

根據聯邦統計局的初步數據,到12月27日,今年俄羅斯通貨膨脹達到8.7%,超過政府官方8%的目標。經濟發展部此前將通貨膨脹預測提高到了8.3%至8.5%。今年夏天俄羅斯乾旱導致的糧食歉收是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總理普京表示,今年通貨膨脹未必會超過去年8.8%的水平。

俄羅斯供油中國 期限20年

(中央社台北2日電)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油源需求若渴。中俄石油管道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未來20年,俄羅斯將通過這條管道每年向中國大陸供應1500萬噸原油,進一步鞏固中國能源保障體系。

綜合京華時報、新京報報導,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國邊境,止於大慶油田終點站,管道全長近100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最大年輸油量3000萬噸。

中俄原油管道幾經波折,歷時14年。在鋪設原油管道之前,中國由俄羅斯進口石油主要靠鐵路運輸。輸油管道開通後,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將大大降低。

據瞭解,中國原油將近95%須經過海上進口,為穩定油源供應,中國大陸近年來全力部署的陸上油氣管道,在東北有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天然氣管道,在西北有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在西南有中緬原油、天然氣管道等。

中俄石油管道也被譽為改善中俄關係的「潤滑劑」。中俄石油管道的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陸上油氣管道佈局取得了新的進展,對扭轉中國原油進口管道單一的不利局勢具有積極作用。

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羅斯「用石油換貸款」的產物,2008年深陷金融危機的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俄羅斯承諾向中方出口3億噸石油,並以此換取中國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的150億和100億美元貸款。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據統計,2009年中國原油消費達3.88億噸,其中自產1.89億噸,進口1.99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中國海關方面提供的數據,依照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測算,1500萬噸原油將為中俄兩國增加約80億美元貿易額。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盧賈寧指出,中俄石油管道的運行標誌著俄羅斯的能源輸出戰略正在從傳統的西方轉向東方,對於俄中兩國加強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他表示,從蘇聯時期開始,俄羅斯在油氣出口上就形成了以歐洲為主的傳統。但與中國和亞太地區相比,歐洲市場相對狹小。在對未來燃料能源行業和其他領域投資的可能性方面,歐洲也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盧賈寧認為,隨著中俄原油管道開通,中國將成為俄羅斯向亞洲出口能源的通道。因為中國不僅是消費方,還是轉口商。對俄羅斯來說,中國是運輸方、消費方,也是貸款提供方。中國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提供了總額20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福川指出,從經貿合作的角度看,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運,不僅會明顯增加貿易規模,有利於兩國原油貿易多元化,加強了經濟互信,鞏固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經濟基礎。